SOCIAL STUDIES: HONG KONG SUBCULTURE VOL.1

我沒有經歷過那些香港街頭文化最瘋狂的年代,唯有從過來人口中,才能得知最準確的答案:《音樂一週》創辦人左永然、《打扮精讀》作者兼音樂與時裝專欄作家陳錫海、前《號外》出版人及總編輯黃源順、香港創作人林海峰、香港傳奇滑板店BFD其中一位創辦人WARREN STUART和第二代香港滑板店8FIVE2創辦人JULIUS BRIAN SISWOJO,這些不同範疇的代表人物,在他們活著的那些年代,有數之不盡的故事和感受,也就只有從他們親身的經歷,才能讓大家對香港街頭與年輕人文化有最真實的瞭解。我不認識當時的人和事,但是就是因為不知道,才最值得去知道。

對於每一個個體,街頭意味著不一樣的事。除了外地的次文化,於周年號我們特意找來本地真正屬於街頭的代表人物,希望借他們的故事與感受,一探香港街頭文化最瘋狂的年代。

 

SKATES ON THE STREET




CO-FOUNDER OF BFD & FOUNDER OF 8FIVE2

X    :《MILK X》 W;WARREN STUART B:JULIUS BRIAN SISWOJO

 

X    :    為何開設BFD?

W    :    當時香港的滑板場地非常缺乏,除了灣仔政府大樓外面的空地、賽西湖公園、金鐘至康樂大廈和大會堂一帶外,還有尖東海旁大富豪酒店噴水池附近都變成我們「板仔」聚集的地方,也是因為滑板的關係,便認識了當時任職土木工程師的TABO,當時大家都覺得香港需要有一個固定的場所,讓喜歡滑板的人聚集在一起,於是便有了“BFD”的念頭。記得TABO曾跟我說,他看到有些「板仔」因為沒有錢,只能用質料較差的產品,覺得有點可惜,便主動給他們從外國訂好的用品和服飾,我跟TABO也會一起從外國訂購滑板用品,而且價格還會便宜一點,如是者,我們便開始計畫開店的事情,希望讓更多喜歡滑板的人以合理的價錢買到好的產品,“LET'S DO IT!”,BFD就是這樣誕生了。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初,BFD開幕首日,我們還舉辦了一個首映會,播放當時剛起家的NEW DEAL新推出的滑板影片《1281》,要知道當時要看這些影片便要從「鎮洋」那裡購買,可是我們不想這樣做,於是便免費播放給全場的「板仔」,那天幾乎全場滿座,場面很令人感動。

 

X    :    當時BFD的顧客都是甚麼模樣?

B    :    記得最初我不敢上去BFD,因為這家店實在太有型了!SPOTLIGHT、DJ打碟、 ANDY HOWELL的塗鴉……那裡的人都是很有態度,這是我在從未看過的商店。



 

X    :    我在以往的紀錄片看過BFD店內大概的環境:門口稍微高了一級,有種「高不可攀」的優越感,而且店內裝修和氣氛也很有型,尤其是房間裡TABO與其他著名DJ打碟的情境就像CLUBBING一樣,這究竟是商店,還是開派對的地方?從BFD的舊顧客打聽回來,這家店的售貨員和老闆都很「隨便」,你可以待在店內一整天看影片或甚麼都不做,還不時有漂亮的女孩到訪,風光如畫。

W    :    在BFD,大家就像兄弟一樣,這種“BROTHERHOOD”的關係非常難得,到了現在我們還會經常聚會,回憶以前在尖沙嘴「(目及)女」和一起在金百利道踩板的時光很讓人懷念。當時每逢下午某個時段,SAM LEE等一行幾人便準時到露台往下望,就是為了看看兩位準時乘車下班的韓國美女,夏天的時候,樓下的風光很是迷人呢。記得以前金巴利道一帶都是婚紗店和食店,最初警察看見我們這些「板仔」也會特別警惕,但久而久之,我們與這裡的「大哥大佬」打好關係了,即使有賊上門搗亂,也「無有怕」,記得一次有年輕男孩拿著菜刀走到BFD門口說要搶劫,售貨員SIMON便拿著「折凳」,說了一句「咩呀,打咩劫呀?」,男孩一時心虛便溜丟了,怎知樓下幾位「大哥」立刻「敎訓」了他一頓,「打到他變豬頭咁樣」才交給在旁等待與視若無睹的警察,你看,當時BFD的影響力有多大?

B    :    是的,那個時候我們到處「踩板」,只要碰到「板仔」,便會主動打招呼,“YO WHAT’S UP”,好像早已聯繫在一起,說得誇張一點,就像幾個殺人犯彼此看到對方時,都知道大家內心在想甚麼。

W    :    記得我喜歡戴AIRWALK帽和穿AIRWALK鞋,這些「板仔」服飾就像制服一樣,「依?你踩板架?」,就是這樣,大家便會交換電話或傳呼機號碼,「咁就FRIEND咗架啦」。而且每逢星期三都會邀約不同地方的「黨派」去「劈街」。另外,當時還有不少明星到訪BFD,可能是因為香港沒有多少這個類型的店舖吧,有時甚至要「拉閘」,讓無線電視藝員或明星在店內購買。還有,當時成龍拍攝電影《城市獵人》的時候,我們還給電影公司從外國請來十位世界級的滑板選手,現在你回看這部電影,也可以看到這些滑板選手的片段。其實金巴利道這個地方真的很特別,旁邊有「名人飯堂」富臨門酒家,對面是「向華哥」住的地方,因此有很多「睇場」的人,只要是甚麼大人物到富臨門吃飯,保時捷和法拉利等名車都會泊上行人路,幾乎整條金巴利道都是這樣的風景,連警察都不會胡亂抄牌。


X    :    那麼當年你們自己最喜歡穿甚麼

B    :    從以前到現在,都是POLO RALPH LAUREN。

W    :    我喜歡沒有牌子標誌的衣服。題外話,現在非常流行的THRASHER「熱火」設計在當年BFD的銷售量是最低的款式,但潮流就是這麼好玩,現在這個款式反而紅透半邊天。

B    :    因為THRASHER是因為G-DRAGON的關係而廣為人知,也是RIHANNA在街拍的衣著下,將品牌再推至全世界。我剛從THRASHER總部回來,他們因為這個「熱火」款式要十個人來專門負責這一個設計的出品,話雖如此,產品的價格依然很合理。

W    :    MIKE CARROLL在三藩市穿BAGGY JEANS、反轉戴FITTED CAP、T-SHIRT……「咩鞋呢架?」PUMA SUEDE和CLYDE,我們都是這樣模仿外國SKATER長大的。

B    :    那麼為甚麼會穿這款鞋呢?因為這些鞋只在美國的減價公司有售,加上SKATER的鞋子是種消耗品,大家都希望買到便宜又耐用的款式。

W    :    九十年代FTC (美國三藩市滑板品牌,名字有“FOR THE CITY”的意思) 老闆來港,我們帶他到旺角「掃貨」,每對只售一百二十元左右,幾大袋藍色和綠色的CLYDE, 以及舊款黑白色GAZELLE,連鞋盒也不要了,他回到三藩市後,再以每對美金七十至八十元賣出呢!因為MIKE CARROLL的關係,他穿甚麼,我們便穿甚麼,差點要用顯微鏡放大看這些頂級滑板選手身上的衣服,方會罷休。

 


對此專題有興趣的讀者,不妨翻閱《MILK X》9月號了解更多有關於「街頭」的故事。


text>ester    photography>chan kin w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