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LKING FASHION WITH FASHION NEW TALENT YEUNG SHUN LEONG AND INSIDER MICHAEL MOK

今年的HONG KONG YOUNG FASHION DESIGNERS’ CONTEST在日前落幕,獲獎的設計師亦終於揭曉,台上還展出了往年獲獎的多位設計師作品。去年於YDC獲得NEW TALENT AWARD的設計師楊舜量今季與JOYCE合作推出從得獎作品ÜBERMENSCH啟發的一個小型膠囊服裝系列,8月底在指定香港JOYCE店舖發售。2018年畢業於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,楊舜量曾獲得HONG KONG FASHION COUNCIL 2017、2018年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優異獎和台灣時裝設計新人獎亞軍。《MILK X》對話這位年輕的時裝設計師楊舜量和JOYCE時裝買手MICHAEL MOK,聽他們談談對香港時裝設計的一些看法。

TALK TO YEUNG SHUN LEONG
FASHION DESIGNER

X:MILK X 
Y:YEUNG SHUN LEONG

X:你從何時開始對時裝感興趣?每個人喜歡時裝的理由都不一樣,你喜歡時裝的什麼特質?
Y:可能是從小家人便經常帶我出去逛街買衫,所以從小就培養了我用衣服MIX & MATCH、穿衣這件事的感覺。中學畢業後就想著一定要讀時裝,我覺得衣服就像人的SECOND SKIN,表達著一種感覺,在我身上,衣服給予我力量和保護,就如一位士兵穿著盔甲的感覺。

 

X:你有特別崇拜/喜歡的時裝設計師嗎?
Y:在我的成長階段,我一直都有留意很多偏向於先鋒的設計。他們吸引我的地方,可能是設計上布料的運用、衣服的層次配搭、整體的輪廓和感覺。他們可能比較小眾,而我自己個性上也比較不願意跟隨主流,希望能與別不同,為甚麼一定這樣才是對?為甚麼不能有更多變化?

 

X:他們對你有何影響和啟發?有哪些具體表現呢?
Y:我會看到更多設計的細節,也可能有他們的一些影子,包括他們採用的獨特布料、物體染色工序。所以我在做自己的設計時,也有參考到這一類設計師的風格,一些細節譬如褲子會做成DROP CROTCH,還有長身的剪裁,塑造層次感,這些方面細節有一定影響。但我覺得作為設計師,除了參考喜歡的設計風格,也要跳出來,注入自己成長過程、屬於你自己的風格,創造自己的設計。我是一個不喜歡認輸的人,這個系列便基於拳擊運動MMA,表達的是一個不斷訓練、戰鬥,提升自己而身上充滿傷痕,代表著歷練和成長的設計。

 

X:你如何理解先鋒這個概念和特質?
Y:他們都不想去展示華麗的東西,不希望看到閃光的珠片、亮麗的布料,不希望衣服是完美的。EVERY PIECE IS AN INDIVIDUAL OBJECT,即使是同一件外套生產出來,你可能會看到它們有些染色效果會不一樣。我想最主要是表達不完美和獨一無二。


X:今次與JOYCE合作推出一個CAPSULE系列,說說當中有怎樣的故事?
Y:從比賽到真正生產一個系列的心態是很不一樣的。SHOW PIECE只需要考慮一件衣服夠不夠布,到現在PRODUCTION有一定的量,在生產方法上也需要想多一些,假設一件衣服需要兩碼布,如果做十件衣服的布是否就兩碼乘以十呢?其實不是,因為量多了,浪費的布料也因此多了。這些細節上的東西,要去學習。在BRANDING和PACKING方面,也要做到很多,因為看你設計的人不是只坐在那裡的觀眾,他們會看細節,看你的TAG,這些細節會令他們產生感覺。事實上,要花費心機去思考和鋪排給別人的觀感。同時,SHOWPIECE變成一件GARMENT,有很多細節需要調整,不會過多DETAIL同時又保留它本有的SELLING POINT。

X:通常你會從哪裡獲取創作靈感?
Y:我想是基於自己生活上很想去做的事情。個性上我喜歡挑戰自己,在讀時裝設計的時候,心血來潮覺得拳擊很有趣,就去學。在學的時候,看到拳套、沙包甚至拳館建築和GEAR上的細節,都啟發我放進設計中。同時,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和模式影響著自己。

 

X:是否會計劃在未來建立自己的品牌?
Y:在短時間內暫時沒有這個計畫。我離開學校一年了,我覺得香港學生的設計美學都非常出色、豐富。在YDC,你會看到不少出色的設計師。但我覺得,我們缺乏的是營運一個時裝BUSINESS的方法,製作的時間、成本的管理,正是新生設計師要學習的。我覺得在這方面還不夠強,通過JOYCE這個項目,體會到細節是怎樣的,有哪些更好的計算、管理的製作方法。所以在未來三到五年的時間,我想先去其他品牌跟設計師學習,或是參加更多不同的比賽,認識更多的人,然後才創立自己的BUSINESS。現階段香港的設計師大都還是留在自己的STAGE,大家還是不太敢跨出去、跳出去不同地方去做這件事,要多一點時間去探索更多地方和人,和營運一個品牌的工作方法。

 

X:時裝界的競爭愈見激烈,你認為本地時裝設計應該怎樣再進一步,跳出去?
Y:我覺得始終是要跳出去的,香港這個地方太小,而且我們要得到更多才能回饋這個地方。像是早期很多韓國設計師,也不是只留在韓國,很多離開了本地去巴黎發展自己的品牌,大家才知道這是一位韓國設計師,但你不會在韓國先知道他。所以我們要做的,是先跳出去。

 

X:往外走的時候,你會想接觸更多國外買手嗎?
Y:應該是的,在PLANNING上這是對的,接觸更多零售商。但現階段我也覺得,是否一定會是這樣的營運模式呢?一定要是DESIGNER MEETS WITH BUYER?是否永遠都是設計品牌和買手的合作呢?其實我覺得現在能有很多不同方法去展示、運作一個時裝BUSINESS。我們的目的不是賣出一件衣服,本質上是在表達自己的設計哲學。是否要走這一步才能做到呢?我覺得不是的,還有很多方向可以做。無論是信息的表達或是商業上的營運,應該能有很多變化。


X:你覺得越小眾的設計是否在普及度這方面有一定困難呢?
Y:對我來說,小眾是風格上的參考,我也絕對不會定位自己在做一個先鋒的品牌。我嘗試將先鋒的元素放在設計,也加入流行、很LOUD的元素。因為大多先鋒設計是沒有任何LOGO,但我希望取中間的平衡,例如我會加入一些文字刺繡,去引起注意。


X:你認為消費者在面對像RICK OWENS和你的時裝設計之間的選擇時,為甚麼選擇你的設計?
Y:我想我和他很不一樣。他很有自己一套定律,他的每一季設計都會有那些共同的元素。而我在現在的定位下,可能一個季度很難去說什麼,但我會持續不斷改變。我給ÜBERMENSCH的HASHTAG是#FIGHTWEAR,但ÜBERMENSCH這個LABEL是否一定要聯繫FIGHTWEAR,未必的。可能下一季就不是關於打鬥,可能是另一個東西。ÜBERMENSCH帶來的信息就是不斷挑戰、進步,我想過可能下一季是關於地盤工人、一位爸爸,都是在表達一種在很艱難的人生中的意志力。最重要的是,不能排除任何變化。


X:你的設計如今有哪些追隨者?
Y:都是做設計的年輕人吧。我過去參加過不同地方的比賽,認識了各地年輕設計師。我覺得這一股力量是不可忽視的,我們互相支持,每個人成長、擅長的各有不同,同時間我們也在相互INPUT實用的技巧,有很多交流,像是下一個市場在哪、想做什麼、未來的合作和計劃等等。這是很有趣的一群設計師追隨者。

 

X:每一年都有新的設計師出現,你怎麼看你們之間良性的競爭以及互相的支持?
Y:這個問題一年前有人問過我,當時我回答是敵是友。但現在我覺得,在比賽之後回過頭,大家都是一起成長、同路的戰友,將來大家合作的機會很大,不一定是自己做自己的品牌,我們會是有火花的同行設計師。我很感激他們,在做JOYCE這個特別的項目時,我也找過一些設計師談過很多細節和包裝,很感激他們的意見。所以說ÜBERMENSCH並不只是我一個人的設計,也有大家的努力。


TALK TO MICHAEL MOK
GENERAL MERCHANDISING MANAGER OF JOYCE

X:MILK X 
M:MICHAEL MOK

X:你對時裝的定義是什麼?
M:我覺得時裝是一件很FUN的事。每個年代都有它的CHARACTER,或者是會反映當時現實的狀況、潮流,影響了當時人們的穿衣風格。來來去去,有不同的輪廓,每位設計師也有自己強烈的特性。其實我覺得時裝很多時候是一個循環,以前流行過的現在又捲土重來,來來回回,中間夾雜了從不同年代延伸而來並延續下去的東西。時裝可以很有趣,但也可以是一件嚴謹的事。造一件衣服涉及很多工藝,像是如何在衣服上做出褶襉設計,都是很有趣的東西。


X:你會從哪些方面評價新生代時裝設計師的作品?
M:我能從這些新設計師身上學到一些東西,其實做YDC比賽的評委,每一年都會見到新的設計師,帶給我不少啟發。究竟新的設計師在想什麼?他們會不會受到哪些國外設計師影響?當然,還有它的可穿性、設計師的特性,以及在與設計師溝通時聽他們在設計概念、品牌上的想法,像是系列的創作背景、IDENTITY,都是我會去判斷一位出色設計師的準則。


X:亞洲區時裝設計人才輩出,不少新銳設計師進入國際舞台,作品備受關注。對比之下,你認為本地時裝設計有哪些優勢?年輕設計師如何能突圍而出?
M:香港的設計師有一定優勢,他們很容易接觸國內外的市場,可以從各方面取長補短。像是外國,他們比較注重創造性、意念,而內地則有很多生產的資源,在技術上能夠提供幫助,實現創意。難的一點在於,他們除了要和國外設計師競爭,還有一群從國外返國的國內設計師,他們的競爭能力很大,若香港設計師想要突圍,一定要有很強的品牌IDENTITY。就好像JOURDEN,在巴黎走了幾次騷,建立了品牌的認知度,之後我們和她合作了CAPSULE系列,另外還有與一些中國設計師合作,我們每一季都會從上海時裝周發掘新的設計師。


X:通過香港本地時裝賽事,是否也有發掘到一些具有潛力的新設計師?
M:透過YDC,去年我們便與ARTO合作創作了一個膠囊系列,銷情挺不錯。我知道她現在計劃去國內外舉辦時裝騷和SHOWROOM。也希望在這個平台,能發掘到更多新設計師,畢竟在香港這樣的機會不多。


X:從去年開始,JOYCE與YDC NEW TALENT AWARD獲獎設計師推出CAPSULE COLLECTION,這類合作模式有什麼可取之處?
M:其實籌備一個膠囊系列要花差不多一年的時間,前一年ARTO勝出後去年才正式推出這個系列,而今年則是楊舜量這個系列。對於一個新設計師來說,和零售商合作能得到一個經驗,從生產、報價、售價⋯⋯由一個RUNWAY COLLECTON到真正生產的系列,會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,包括教他們註冊個人的品牌、LABELING、市場定價等等,並從他們的天馬行空的作品中挑選11套來生產一個COMMERICAL、日常可穿的系列。


X:如何能讓更多人認識香港的時裝?
M:我們是作為中間的媒介,和傳媒一樣。市場上他們如何和外國的設計師競爭,如何令他們的品牌有更多人認識,最重要是品牌有其獨特之處。


X:你怎麼看品牌的連續性問題?
M:很多時候,年輕的品牌便是缺少了這種連續性。可能是經濟上的問題,可能過了兩季後他們覺得太過吃力便放棄了,選擇去其他品牌擔任設計師,或是做造型師、買手、傳媒都有。

 

X:你對本地時裝未來的發展有怎樣的看法?
M:現在香港設計師不能只看本地市場,如果想要做一個大的品牌,要兼顧內地、亞洲和歐洲的市場。之前和我們合作的幾位設計師,近幾年他們有主打更多不同地區和類型的客戶群體。雖然說香港市場裡,比較不多人會留意本地時裝品牌,至於怎樣才可以讓香港人更多穿上本地的時裝設計,對香港的品牌設計有自信,其實是很重要的。


text > fung hiu kwan  photography > ching  special thanks > manir